发布开云手机在线登陆入口-开云(中国):2015-01-15
2014年度天津大学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评聘结果日前公示,管理与经济学部有两名教师晋升为教授,平均年龄35岁,有四人晋升为副教授,平均年龄30岁,其中一人为破格。以上六人的共同特点为,年轻、成果突出,且均已成长为学科中独当一面或重要的学术骨干力量。这一结果标志着经管学部五年来渐进实施、步步深化的人力资源改革特别是人才培养全过程优化工作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作为天津大学体制机制改革试点,管理与经济学部自2010初实行学部制伊始,就明确了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,建立“责、权、利”协调统一的体制机制,明确标准、严格考核,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。在选定人力资源为改革突破口的同时,强调以师资能力的全面提升作为重点,制定了较为系统、科学、可操作性的改革方案和路线图。
首先,管理与经济学部针对师资能力全面提升改革计划的实施,制定了规划及相应的绩效和薪酬体系设计,根据各学科(目前拥有管科、工商、公共及应用经济学四个一级学科)发展需求制定了相关细则,并在人员聘任合同中将目标要求细化、具体化,特别是明确了标准和任务。在实施的五年中,经管学部努力做到与时俱进,根据改革的循序渐进而不断修订完善相关规定和绩效考评体系,使之与改革保持同步。
在改革规划中,经管学部还制定了明确的人才引进计划。为了优化师资队伍,在招聘环节,从2012年起经管学部就明确了不再选留自我培养博士生,并实施了面向海外的招聘工作,在程序、标准、要求等方面完全与国际接轨,与国际著名高校趋同。近两年,经管学部共通过此类招聘,引进12人,使师资队伍的来源更加多样化,研究方向及学术风格亦更加多彩丰富,互补互促,并衍生出了新的课题方向。
在岗位设定上,经管学部根据改革目标、师资队伍现状及客观差异性,实施了分类管理即教研(教学、科研并重)型、教学(教学及教学研究)型、学术发展(根据学部需要承担工作任务,如专业、课程负责人、专业学位项目主任等)型、终身轨道(新入职的终身轨制)型和资深教职(老教师)型。以上各型岗位教师均应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。五年的实践表明,分类管理的实施达到了人尽其才、挖掘潜力、考核明确、目标管理。
在考评环节,经管学部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渐行渐进的慎重方式,从2009年开始经过两个考评期的渐进过渡到2013年明确为三年一个聘期作为考评。此外,学部还改变了以往年终述职的方式和内容,在全学部推行 PDR即职业发展报告,其主要内容为用PPT讲述一年的工作及业绩,并对下一年的发展作出计划以供同行和专家点评。改革的有序渐进使教师们不断适应,调整各自的任务、目标、心理预期和工作节奏,同时,学部为教师们制订的合同及任期目标,亦根据教师们对改革的加深理解和适应度做出了相应的调整,使改革做到了一步一个台阶平稳前行。
2014年,经管学部人力资源改革在规划、待遇、招聘、分类管理及考评等工作渐入佳境,同时改革也渐入“深水区”,即学部能为教师早出人才、多出人才做出哪些促进人才成长的举措?为此,在总结过去几年实行的学术沙龙、工作午餐会、基金申报培训、案例写作培训等一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,经管学部将其丰富、系统化,创新性地推出了“STAR”(Sharing、Team、Academic、Relationship Building)Program,即师资能力全面提升计划,积极构建面向教师职业发展和能力提升的全方位、多层次支撑保障体系,培育科学、健康、可持续发展的学术文化氛围。
经管学部目前共有教师160人,45岁以下青年教师93人,占教师总数的近60%。“STAR”计划在实施中明确:以教师队伍为主体,以青年教师为重点,压担子,挑大梁,
以有效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为目标,打造一支服务学部使命与愿景、有利于培养创新拔尖人才、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。
在“STAR” 计划的Sharing项目中,重点强调了知识、成果及经验的共享;在“Team”环节上,注重了团队建设;Academic项目的设定最为核心,即强调了学术水平的提升,计划通过三个路径达到目的:联合国内外知名高校开展专项师资教学培训,方式以围绕课程、教学方法、教学改革培训等开展研讨及有针对性地进修;案例培训计划;科研培训计划,结合科研工作开展相关有针对性的高水平科研能力提升讲座、论坛、沙龙及指导。Relationship Building则提出了与国内外院校、领域、导师建设学术网络平台的重要性和可行性。
经管学部人才培养全过程优化方案的制定、实施,做到了注重调研分析,用数据说话,作为制定改革措施的基础和依据,有效服务于组织战略,做到了在探索中上水平、出经验,在践行中渐改进、趋完善,小步快跑,收到良好成效。在近五年学部申报成功的100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中,青年教师占得58项,在所发表的SCI、SSCI论文中,青年教师占到了83篇,为总数的75%;A、B类期刊发文97篇,为总数的42%,已日益成为经管学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重要的师资力量,很多人已足以堪当大任。